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指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的宽松结合、张弛有度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国外日理万机的总统都有度假的安排,这也是为了更高效率的工作。
在中国,很多家长鼓励小孩高考、中考或年级考试考出好成绩,假期带着他们去哪里哪里旅游,作为一种犒赏。每年暑假,就形成了旅游的高峰。
公司的总结一般在年终,以发年终奖金和红包的方式,让真心工作、任劳任怨、取得佳绩的员工,收获一年的希望。近一年多以来,我们公司核心成员很少度假,有时连周六日和晚上都在工作,这就是三恩驰-天友利的一贯精神,靠的是一种伟大的信念在支撑。
记得小时候长辈告诫的一句话:赛龙舟的时候不真卖力,是会下血的。表达的意思就是在竞争的关键时刻,在有机会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,否则到了没机会的时候,再想努力也就徒劳了。
人在紧张状态下的反应各有不同,有的人乐于忍受压力,越压越兴奋,快节奏使其感到舒坦——这是不辞劳作的“工作狂”,是具有领导天赋的接班人选;有的人却不然,一旦有强大的压力,则会心神不宁,不知所措,以至失眠。每个人只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应激表现,就可以了解自己在什么程度的紧张状态下工作情况最好。
有的人事业上虽然十分成功,但却未学会如何放松自己,甚至把职业上的紧张气氛从办公室带回到家里,无法舒缓心情,享受生活。其实,老总也需要休息,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谁,在成功的背后,更要明白怎样合理分配时间,明白为了谁工作?怎样更好地工作?
一张一弛既能让事业得到发展,也能够保证身体、生理、心理、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。只有觉得不再那么神经紧张时,才可以快快乐乐地工作。
但个别人,工作只是虚假的忙碌、没有效率的应付,或者总觉得是为了别人在工作,天天抱怨工作量大,事情太多,但下班比谁都走得快,也没见在该加班、有机会努力的时候努力,那么他给领导的感觉就是不会紧张起来的人,是糊里糊涂度日的人,给他的机会也就有限了。
如今,国家都在努力做结构性调整,进行体制改革来提高效率,对于我们公司和个人,又何尝不会如此。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这种调整的弱者,成为调下舞台的第一人。
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馆训是: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,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( Sleep now, Dream will come out; Study now, Dream will come true)。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: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,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,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,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。
这都是说,学习要抓紧,时间要抓紧。可是抓得多紧才合适,抓得太紧,弦绷得太紧,容易崩断,但完全不抓紧,又浪费光阴。有的人时间效率利用得相当高,在不长的时间,能做出很多事来,而有的人虽然也在做事,可是过了相当长的时间,似乎成效并不明显。
人的学习和工作,也包括思考,都需要充分利用时间,包括下班后的业余时间,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。可是怎样利用时间,其实是很有讲究的。完全松松垮垮,一点不抓紧,肯定不行。很多人有这样的坏毛病,遇到什么事情,开始的时候就是拖着,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能自己也有了点想法,但是还不是太成熟,而这个时候,时间一点点溜走,心里开始起急,对于整体的构想也就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形成。
中国有句老话:不怕慢,就怕站。这话很有道理。有的时候看上去做起来没有那么快,似乎时间抓得不如有些人那么紧,但是他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做,并没有停下来,虽然做得不算快,但是最后他的成果仍然是很多的。在这里,慢,意味着认真的思考;慢,意味着要考虑得更周到,更严谨。中国还有一句话,欲速则不达,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与别人都有很大的不同,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人在利用时间上都采取同样的做法。如果说,一个人时间抓紧得连凌晨四点都在读书和工作,那么,他应该至少在凌晨四点之前有一个有效的睡眠。如果他完全不睡,只是在连轴转,这并不是真正地抓紧时间,除了极特殊的情况以外,这种做法只是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生命。
所以,哈佛的图书馆的馆训固然有理,固然对年轻人有督促和鞭策的作用。但是,凡事都有两面,如果只强调了一面,而没有看到另外的一面,那么这种看来很积极的做法就有可能把事情推向自己的反面。
人们在安排工作和生活时,既不要过分紧张,也不要过分松垮,应把生活安排得充实一些,使工作的节奏适度紧张,并且把这种工作和生活看成是一种乐趣,这会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。
还得重复那段话:趋势很关键,在有机会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,否则到了没机会的时候,再去努力也就徒劳了。
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,智慧人生就是: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。